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写人 > 开学第一课的抗战人物:胡正先

开学第一课的抗战人物:胡正先 (3000字)

投稿:李先生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开学第一课的抗战人物:胡正先作文30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胡正先,(1918年-)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入红军总部通讯学校学习。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东北军区二局科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海南岛等战役。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抗战人物描写:胡正先】

总参三部原副部长胡正先的家,位于北京西山脚一处普通的平房小院。

公元1936年10月,当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另一支两万多人的队伍却仍在征途,这就是以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组成的西路军。其时的胡正先,还是这支队伍中一个青春勃发的小战士。

“当年苏联答应援助我们一批武器,交接点在新疆,任务交给了离得最近的西路军。”作为幸存的西路军老战士,忆及当年,胡老仍不免有些激动。令西路军将士措手不及的是,其时的河西走廊,天寒地冻,粮草断绝,偏偏又与西北“马家军”(也称“二马”,指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的骑兵部队)狭路相逢。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后援无望的西路军将士百余次与敌激战,千余里长途奔袭,最终仅400余人抵达目的地。

“这一仗,西路军两万多将士连同番号,从此掩埋进了大西北的漫漫黄沙。”

西安事变 中央急令西路军东返

当年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党中央急令红四方面军五军、九军、三十军计2万余人西渡黄河,抢占宁夏,从外蒙古与苏联取得联系,以便获取苏联方面的战略物资。当时,这支部队还不叫西路军。

红军总部通讯学校的学员胡正先,跟着陈昌浩、徐向前等总部领导坐橡皮船过了黄河。次日,中央决定暂停宁夏战役计划,命令部队西进,前往新疆接收援助物资。没想到一过黄河,就与西北军阀马步青的一个师“碰了头”,当时红军将“马”围在一个土围子里,为免事端,向他们申明只是借路,不图消灭,随后就把他们放了。至凉州(今武威)城,又用同样的方法与敌谈判,也获准通行。胡正先至今记得,对方凉州城城墙上“送行”的火把映红了天。

过凉州城后,为全局计,中央改令过河部队就地组织西路军,留在永昌和凉州之间开辟新根据地。西路军的留下,令马步青深感威胁。此后40余天双方磨擦不断,青海的马步芳闻讯,也调集部队一起围攻西路军。西路军损失超过6000人。

不久,“西安事变”爆发,guoming党大兵压境,对陕北中央根据地形成威胁,中央电令西路军东返,以牵制敌军。此时河西走廊已是寒冬,缺衣少食的西路军人困马乏,伤病又多,部队行动极为不便,西进或有生路,东返已是绝途。然而中央之决定,西路军只能执行。就在部队集结欲返时,中央再次来电,言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西路军仍旧执行向西打通联系苏联通道的任务。

“马家军”悉数杀害受伤将士

甘肃的村庄有群居共守之习,大到几十户人家,小到几户人家围在一起,周围垒上高高的护城墙。倪家营子是甘肃到新疆公路边一处大沙洲,由40余屯子组成,四周皆为沙漠。当时九军、三十军和总部都暂住此地。西路军留下开辟根据地不久,双方爆发高台战役。

高台一战,3000多将士阵亡,其中包括军长和政委,杀红了眼的敌人把沙洲部队团团围住。此地红军虽有万余人,但因为缺吃少穿,最重要的是缺乏枪 枝 弹 药,部队基本上没有战斗力,将士们只能捡起石头和敌人对抗,甚至光着膀子提大刀往上冲。敌人十分狡猾,他们晚上来,将碉堡扒拉一个洞再往里钻。守碉堡的战士就站两边,进来一个杀一个,这样连续杀了七八十个敌人,始终没让一个敌人进来。最后敌人紧急调来火炮,部队才被迫撤退。就在部队弹尽粮绝之际,传来消息说中央组织的援西军已赶到了黄河渡口,但西路军日盼夜盼,最终也没能盼到。总部只得下令撤离,匆匆往条件更加恶劣的祁连山而去。

撤离当晚,“马家军”穷追猛打,战斗异常激烈,伤病员躺得满地都是。当时已是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后勤服务人员及卫生员只得将麦草秸秆环绕在伤病员身边烧火取暖。部队转战时无法带上这些受伤将士,只得把他们留在原地,并写下书信请“马家军”善待。后来,“马家军”将这些受伤将士悉数杀害。

西路军在祁连山里走了近50天,缺衣少食,风雨冰雹更是随时可遇,敌人吃饱穿暖后穷追不舍。好不容易突围出来的3000余人,抵达新疆时只剩下400余人。

多年以来,关于西路军的历史命运众说纷纭,有人说西路军按原计划到新疆得到苏联的援助,日本会早早地被赶走,内战也会提前结束;甚至有人说中央有意削弱西路军。胡正先说,“这些都是不了解客观历史的说法。为什么要到新疆?三军在会宁会合,中央首先考虑必须要有个根据地,联合友军抗日。第二,三个方面军都集中到陕北,陕北很小,没有人员补充,没有装备,加上蒋介石又调来几十万大军围攻,东面是日本人,西面是马家军,情况很是危险。所以我们才在路上走走停停,忽东忽西,这是中央根据时局发展决定的。西路军是失败了,但它让东路的彭德怀部队得到了发展,还牵制了几十万的guoming党军队,减轻了陕北红军压力。中央是站在一个统领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自然更深远些。”

永远跟着这支部队走

西路军剩下的400多人后来被陈云、滕代远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编入新疆军阀盛世才的新兵营,学习飞行、装甲车、坦克、通信等技术,胡正先被分在干部队六班学通信。后由于延安缺少电台工作人员,他于1938年4月回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三局工作(后称总参三部)。

抗战时胡正先时刻都处于战争状态,每天接触的都是前方第一手情报。日本投降后他到东北四野司令部工作,随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我在西路军时是张国焘的‘残余’,在四野又为林彪直接提供‘情报’。”胡正先毫不忌讳自己的这两个“坏名声”,他说,“张国焘犯过不少错误,但客观讲,西路军的失败,错不全在他。至于林彪,当年他还是革命的。”

胡正先由此谈到了辽沈战役时的一件往事。“辽沈战役动员会之前,许多人心想那么大战役,这个会还不知开多久,带着干粮到了会场。没想到,林彪两个小时就把问题讲完了,一句废话没有。打锦州时,毛xx几封电报催林彪下命令,林彪一直犹豫不决。当时我是办公室副主任,和主任、局长去汇报情况。我汇报一个多钟头,林彪坐在藤椅上跷着二郎腿,一句话也没说。听完汇报,他站起来一挥手,掷地有声说了一个字:‘打!’说完就走了。”

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到林彪的第四野战军,胡正先跟的都是有“问题”的“总指挥”。但他说,从12岁那年跟随红军的第一天起,就已打定主意,要永远跟着这支部队走,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与困境,都只抱一个信念:不掉队,不被俘,不叛变,不投降。

为了凭吊昔日的战友,胡正先在近80岁高龄时又回到了当年西路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一次,他是带着全家从新疆往回走的,不想竟然看到有些战死将士的尸体仍在那儿,有的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不过,许多当地政府和老百姓还是自发地建立了纪念馆,竖起了纪念碑。而那些流落乡间的西路军将士的名字也被逐一挖掘,刻在碑上。即使是这些人,如今大多也已不在人世。

【抗战人物描写:胡正先】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每一位老兵的回忆,都充满热血与牺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历史的见证者。回忆历史,是为了不忘战争悲剧,是为了向他们和所有老兵们付出的鲜血与生命表达崇高敬意。

党中央的“千里眼”

胡正先出生在安徽六安,12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我还是一个放牛娃,一个字都不识,懵懵懂懂就穿上了军装。”因为好学,他后来被送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学习无线电。1938年4月他来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三局工作。

中央军委三局的前身是中革军委通信联络局,始建于江西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改称中央军委三局,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和情报搜集。抗战期间,中央军委三局组建和新建了抗日根据地的各级通信部门与通信分队;建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部队的无线电通信网。

“当时我们在延安城西北枣园乡裴庄村,距离毛主席长期所驻的杨家岭仅十余里。”中央军委三局在延安起步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有几台用水煤气、煤作燃料的发电机,但承担的任务却非常重要。“毛xx同志称我们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胡正先的战友左伊介绍,“我们整理出来情报给毛主席看,从空中‘偷’敌人的情报,然后译出来。我们不能离毛主席太近,也不能离毛主席太远。我们有一部分人去监听电台,一部分人负责译电码,一层层解密。”他们“偷”到的情报,包括希特勒进攻苏联、皖南事变等。

传达日军投降消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对日宣战,美军要派B25轰炸机轰炸华北、东北日军军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因此迫切需要解放区提供气象资料。

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与军委三局谈判,达成的协议是:我军提供有经验的报务员,由美军培训气象知识。培训后每日两次向美军及军委三局提供气象情报。条件是,美军提供20吨通信器材给军委三局。

抗战时期,在延安电台最多的一是新华社,还有就是军委三局。新华社需要收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德新社等的广播新闻,重要的信息一般都由军委三局通知各解放区。

1945年8月8日凌晨2时,新华社收听到路透社播发的新闻:“Russian Declared War On Japan”(苏联对日宣战),7天后,新华社电台收听到美联社急促的播出:“Japan Surrender!”(日本投降)。

“党中央立即命令三局电台,通知各解放区:‘接受日伪军投降,扩大根据地’。各根据地的八路军、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接到命令,立即把敌人的炮楼包围起来,接受日伪军投降。事后各解放区纷纷致电中央,称赞命令及时”,胡正先回忆道。

【抗战人物描写:胡正先】

胡正先,(1918年-)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入红军总部通讯学校学习。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东北军区二局科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海南岛等战役。

1950年后,任中南军区二局办公室主任、广州 军区三局副局长。1964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总参谋部三部局长、参谋长、副部长、顾问。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文章标签:写人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