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名人故事 > 张大千对联的故事

张大千对联的故事 (3000字)

投稿:苗文泉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张大千对联的故事》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导语:众所周知,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家。但他不仅擅长国画的绘制,对于作诗书法也很有天赋。在当时的中国诗书画界,张大千的份量等同于齐白石和浦心的。

张大千对联的故事

张大千也创作了不少对联,其中有一副是为好友张群所写。张群,1889年出生在四川省华阳县,是元老级别的国民 党。在1954年的时候,张群针对养生和修养进行了一次演讲。后来他专研于养生之道,而他所著的《谈修养》在当时的台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奠定了后来张群的养生之道。张大千赠予张群的对联,上联是“身健在,且加餐,把酒再三嘱”,下联是“人已老,欢犹昨,为寿百千春”。

张大千对联中的上联写到的“把酒再三嘱”引用的是“祝哽祝噎”的典故,指的是在老人吃饭的时候,要在他们进食前或者进食结束再对他们祝寿。为的是防止老人打断老人吃饭,导致他们消化不良或被食物卡住。上联所述的意思是年长的老人为了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在饮食方面十分小心。吃饭喝酒不过量,细嚼慢咽以防鱼刺,大块的事物将喉咙卡住。

下联的意思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虽然人身体的各机能都在退化,但只要保持每天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地生活,有助于绵延益寿。张大千对联的下联所表达的让人不禁想到清朝时期石成金所写的《却病歌》,他在诗中所主张的就是人时刻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愈合。快乐就是一副长生不老的良药。

这幅张大千对联所表达的意思与张群所主张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他们都指出,在日常中要精细地生活,而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养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师张大千是哪里人

张大千,1899年诞生于一家书香世袭之家。“大风堂派”是张大千与他的双胞胎哥哥张善子昆仲一同建立的。张大千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家,擅长山水、花卉等的刻画。他不当当是在绘画方面造就颇高,对于作诗书法也是样样精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艺术家。对于如此充满才气的大艺术家,人们对张大千是哪里人也充满了好奇,到底何处山水养育了这么一位奇人异士?

张大千的祖籍是在广东省番禺区,出生在位于四川省东南部的内江市。内江是中国国家公路重要运输枢纽之一,它也是国家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内江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甘蔗,生产的糖量是整个四川产糖量的三分之二,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个名副其实的“甜城”。内江还是一座拥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城,在内江有不少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对象,如清朝时期的隆昌石牌坊和武庙、明朝时期的资中文庙、唐朝时期的圣水寺等等。内江有三个当地的民俗文化,越溪牛灯舞、盘破门武术和八卦鸳鸯酒。

秀美的内江不仅物资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悠久,还是一个盛产文人大艺术家的地方。除了著名的国画家张大千出生在内江,还有著名书画大师晏济元,著名画家刘亚明,当代著名书画家余燮阳,明朝礼部尚书赵贞吉以及乾隆进士顾汝修等有名人士。

  张大千国画欣赏

张大千,人称大千居士,也叫下里港人,出生于晚清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祖籍在广东,后迁往四川内江。他出生于1899年,于1983年离世,他虽出生于晚清末年,但成长于民国时期,思维上并未受到限制,他的画国际闻名,曾与国际著名画家毕加索切磋交游。

张大千是我国近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他是个绘画方面的全才,他的绘画成就主要是在国画方面。张大千国画是我中华民族在清朝时期开始就认同的,他的国画韵味浑厚,气质纯净。他在国画方面主要成就在山水、走兽和飞鸟等。他的国画主要经过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张大千早期所画的国画稍欠独创性,他继承了晚期古画的风格,人物娇弱柔美,纤纤细腰,画中不免带一点点病态。张大千中期所画的国画吸取的明朝古画的风格和精华,笔画轻快,线条流畅,人物轻灵小巧。张大千晚期的国画吸收了我国汉朝、唐朝等六个朝代的古画精华,他晚期的画作是他一生画作的巅峰,不论人物还是景物,颜料和线条方面都大不一样,线条莹润,人物形容饱满,景物生动形象。张大千一生所著国画风格用笔多变,但到晚期,他画的风格都沉淀了。

张大千国画从以前到现在都是十分受推崇的,与毕加索同台竞技的时候,受到了对方不少夸赞。我国近代农业、经济、文学等百废待兴,国画有张大千实在是中国民族的幸运。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张大千是四川人,出生于书香家庭,原名是张正权,他十分擅长画画,他是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画家,很多人都为他的画所着迷,他诗词,书法样样精通,无所不能,虽说古人都擅长诗画,但是据说张大千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很多,不仅如此,张大千人物画也是不容小觑的。

张大千人物画作品都为人称赞,拿《李杜行吟图》来说,作品去掉俗气,真可谓是雅俗共享,从画中也边线处了画家积极的生活状态,从这幅画中也可以看出画家本身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豪迈的气概。

再说说《宋人觅句图》这幅画感觉呗画家精心布局了一般,高士,侍女,脸上的神情都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发式或者是衣着,甚至于说在桌椅的摆放上都有所讲究。侍女的红色裙装和椅子的红色相呼应,裙子上的一丝蓝色也为这幅图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张大千人物画本来就画的很好,随后他去了一趟敦煌,亲眼目睹了敦煌的壁画,他觉得十分醉人,于是乎他舍弃了他原有的画风,随即他后期的人物画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张大千人物画线条勾勒的十分简单,但却在简单的线条中稍作摩擦,他会对他的画作勾勒三四遍,分别用淡墨,浓墨和色彩意义勾勒,也就是这样使自己的画变得十分的立体,用人身后的景物来衬托所画的人物。

  张大千名言有什么

张大千在绘画领域是公认的泰斗级人物,他不仅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程,而且还建立了“大风堂派”,为中国绘画界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张大千在绘画和生活中,总结出的张大千名言,也成为后人相继学习的对象。

通过张大千名言可得知,张大千在绘画上的心得总结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感悟。

张大千曾说:“做好绘画,要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这是张大千名言之一这句话讲述了“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古人有云:“言必行,行必果”,其中告知了世人言行如一的道理。其实,这两句所蕴含的道理一样,旨在警告世人要有勇于实践的精神。张大千在山水画上有很高的造诣,这不仅与他的绘画天分有关,还与他常年外出写生有关。所以在张大千看来,想要提高绘画技巧,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多游历名山巨川,从各个角度观察它们的不同处和相同处,这样下笔画画时,才知道画面整体布局,也才能突出画面的层次感。

除此之外,“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这也是张大千名言。显而易见,张大千旨在告诉世人要多读书,学会读书。有一句话说:“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一个意思,旨在告诫世人,只有多读书才能将才气展现出来。

  张大千的后代是谁

张大千一生共有四位夫人,所以张大千的后代也比较多。说起张大千的后代,首先要提到就是张大千的子女。据不完全统计,张大千共有十多个孩子,但是有关张大千子女的记载非常少。只知道,张大千有名儿子叫张心智,长女名叫张心瑞,十一女名叫张心庆。

张心智生于1927年,早年间跟随父亲都甘肃敦煌一带临摹莫高窟内的壁画。在父亲耳濡目染之下,张心智绘画艺术也有很大的进步。曾担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美术干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等职位。张心智擅于画山水和人物,曾作《张大千敦煌行》等作品。

张心瑞是张大千的长女,母亲为二夫人黄凝素。张心瑞作为家中长女,父母都很疼爱她。抗战期间,张心瑞和父母在成都生活。因为张心瑞和徐雯波交好,徐雯波经常来张心瑞家作客学画画。后来,张大千被徐雯波的端庄安静所吸引,随后,俩人结为连理。于是,徐雯波成为张心瑞的四姨娘。

根据张心瑞回忆,父亲张大千不会轻易给子女画作。张心瑞十八岁生日时,父亲曾送她一幅《背面仕女》。后来,张心瑞无论去哪里都要带上这幅画,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虽然张大千的后代有数十人,但是很多都没有记载。所以,不能推测张大千后人如今所在何处。或许他们的足迹遍及张大千曾生活的地方,也在为中国绘画领域作出卓越的贡献。


      文章标签:名人故事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