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名人故事 > “八女投江”之冷云的故事

“八女投江”之冷云的故事 (1200字)

投稿:枫小雨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八女投江”之冷云的故事》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冷云,原名郑香芝,是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 的带头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八女投江”之冷云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八女投江”之冷云的故事

  冷云,原名郑香芝,1916年出生于黑龙江桦川县悦来镇一个富裕家庭。16岁的时候,冷云考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在老师董仙桥的熏陶下,冷云接受了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并逐步接触共产党,这时候她给自己改名郑致民。上学期间,冷云多才多艺,喜欢运动,喜欢吹笛子,吹口琴,是个非常文艺范儿的女孩,她和董先生的女儿董若坤是同学,也是无话不说的闺蜜,两人性格相投,情谊深厚,经常在一起畅谈未来,畅谈理想,尤其对延安,俩女孩儿都有着无限憧憬。1934年,冷云在老师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秘密工作。1935年,冷云师范毕业,到桦川一所小学(解放后改名冷云小学)任教,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当时的冷云被家人逼婚,结婚对象是伪满警察同乡孙汉奇,冷云把情况向组织上汇报。组织希望她听从父母的安排尽快完婚,婚后再策反孙汉奇。可惜冷云的策反并不顺利,反而引起了孙汉奇的怀疑,冷云身处危险之中。好友董若坤想出一个办法,让冷云装作和同校的进步教师吉乃臣发生婚外恋假私奔,以此逃出危险境地。为了革命的需要,冷云只有忍受着世俗的冷眼和家人的误解,离开家乡,来到抗日联军第五军,并在妇女团担任指导员。这时候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冷云,“冷云虚水石,水天一色中”,正如古诗的寓意,她希望是国难当头时的中流砥柱。

  在当时的社会,私奔是非常不耻的事情,当地报纸更是以“艳闻”登载此事,大肆渲染,冷云的娘家人长期背着羞辱门风的名声,直到解放后,家乡的人们才知道“八女投江”为首的冷云烈士便是当年“私奔”的郑致民老师,明白了事情原委,转而对女英雄肃然起敬。冷云与吉乃臣一同到抗联后,因为志同道合,真的结为革命伴侣。可是不久,丈夫在战斗中牺牲。1938年春天,日军讨伐,周保中将军指挥西征,准备冲出日军包围。部队西征前,冷云强忍悲痛,把仅两个月的女儿送给依兰县土城子的一对朝鲜夫妇抚养。遗憾的是,后来,组织上通过各种渠道也没有找到烈士的女儿。

  1938年10月,大部队行军到达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边,此时正值秋后涨水,波涛翻滚。当时东北的天气已经寒气袭人,战士们燃起篝火取暖,不料被林口设岗的机关特务发现,告密日军。日军指挥带领一千多人包围过来。抗联战士们发现敌人,急忙向外冲。冷云率妇女团猛烈向敌开火,引开了敌人,掩护大部队成功突围。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八个女战士已经打完了子弹,被敌人逼退到河边,日军发现被围困的都是妇女,便叫嚣着要抓活的。冷云她们向近前的敌人投出了最后几颗手榴弹,在硝烟弥漫中,八个年轻的女孩儿,相互搀扶,毅然壮烈的步入寒冷刺骨的江水,顿时,汹涌澎湃的波浪淹没了她们鲜活美丽的生命。碧水丹心,忠烈女儿,毅然归去。

  冷云,23岁,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

  胡秀芝,20岁,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

  杨贵珍,18岁,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妇女团副小队长。

  郭桂琴,16岁,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黄桂清,20岁,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战士。

  王惠民,13岁,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战士。

  李凤善,20岁,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战士。

  安顺福,23岁,东北抗日联军被服厂厂长。

      文章标签:名人故事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