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对联 > 中秋节对联大全千古绝对

中秋节对联大全千古绝对 (3000字)

投稿:王双贵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中秋节对联大全千古绝对作文30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对联大全千古绝对,欢迎大家参考!
 

  【中秋节对联大全千古绝对】

  A.风景名胜中秋的对联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地也有不少有关“中秋月”的对联,这些对联多为胜迹联(即题在名胜古迹地方建筑物上的对联),比较著名的大致如下:

  1.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有一对联对曰:

  上联:虎踞迎风爽;

  下联:溪流印月清。

  2.东林寺也有一对联:

  上联:千江有水千江月;

  下联:万里无云万里星。

  此联意境甚为辽阔高远尤其以“千江”对“万里”“千江月”“万里星”,对仗工整意境大气而磅礴,令人叹服。

  3.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上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下联: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4.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上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下联: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5.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上联:楼高但任云飞过;

  下联: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6.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上联:满地花阴风弄影;

  上联: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7.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B.民间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赏月中秋的对联

  1.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2.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3.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5.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6.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6.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7.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8.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9.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10.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18.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11.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12.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13.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14.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C.具有历史典故和传说,有关与“中秋月”这个主题佳联

  23“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写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能对。到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24.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25.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26.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让小施续对。小施当即对出:“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

  27.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此联如下: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28.相传,清朝时广东东乡的才子宋湘,在一年的中秋之夜仰望明月时,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农历每月月半便月圆的客观规律这一特点。但他苦思冥想,就是拟不出可相媲美的下联,直到当年年底除夕夜晚,想到明日是新年的头一天,触动灵感,才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上下联珠联璧合,文采互映,从而成为传世佳作。下联也同样揭示了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问题,即除夕这一天,是一年的年尾,明日就是第二年的年头,每一年都是年尾紧接着年头。

  29.清代,有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

  30.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一次游览扬州桃花庵,好客的方丈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方丈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方丈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格外优美。

  31.江苏扬州瘦西湖中小金山岛上,有清初所建供人们月夜赏景的“月观亭”。有一年中秋,清朝著名的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游览于此,手书一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此联形象、贴切,充满诗情画意,后人把它刻在柱子上,为瘦西湖增添了秀丽的风景。

  32.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自幼聪明过人,抱负不凡。16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月上中天,老师即景生情出一上联:“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让他应对。李自成望着一轮皓月,想起当时一片腐败的朝廷,随即对道:“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对仗之工整,蕴意之深长,令人佩服不已。

  33.明末清初,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游江苏扬州桃花庵时,庵中方丈好客,邀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方丈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方丈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又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分外的生动、优美、迷人。

  34.“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那最圆、最亮、最大的中秋之月来临时,往往使宝岛台湾同胞思乡伤怀。原国民党“总统府”的俞大维先生曾书一联:“母亲泪落吴江冷,望月魂归蜀道难。”抒发了台湾同胞思乡念亲和回归故里的强烈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台湾同胞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35.据说,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最妙的是把苏小妹倒映在水中的窈窕身影描写出来了。

  36.清代,有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

  37.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在童年时就很有才气,但是他很调皮,曾与同伴去偷摘桃子吃。有一年中秋节他与小伙伴在一起赏月时,童友吟一上联戏笑他:“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文思敏捷的郭沫若看看中秋圆月当即回敬:“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一来一往针锋相对,对仗工稳自然,真是“天生的一对”!

  3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海峡两岸不知有多少离散的亲人仰望明月,勾起盼统一、思团聚的切切之情。有一去台人员中秋撰联思亲:“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联语中的“地月缺”隐指人不团圆。中秋节乃除夕、元宵之后的中国人的又一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谁不盼望天上月圆,家人团圆呢。

      文章标签:对联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