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名人故事 > 世界名人托尔斯泰逝世的故事

世界名人托尔斯泰逝世的故事 (2000字)

投稿:布衣之雄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世界名人托尔斯泰逝世的故事》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导语:1910年11月的一个夜晚,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抛弃了他养尊处优的田园生活,悄悄起床,离家出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世界名人托尔斯泰逝世的故事

  1910年11月的一个夜晚,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抛弃了他养尊处优的田园生活,悄悄起床,离家出走。10天后,人们在一个偏僻的小火车站里,发现了这位大文豪的尸体,他离世时82岁高龄。

  关于托尔斯泰的死因,很多人认为是病死的。因为他日益恶化的家庭状况——夫人索菲娅为了看他的日记,和托尔斯泰进行了无休止的争吵。而不能为自己写日记,是托尔斯泰的一个心病,而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则是妻子的一个心病;晚年,仅就为此,双方的争耗愈演愈烈。有段时间,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竟然不得不把日记藏在鞋子里,即使如此,也还是被他的妻子翻了出来,索菲娅为此曾与他不断地吵闹,她想不通为什么妻子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在她又一次哭闹时,托尔斯泰痛苦地大喊:“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来,财产、作品……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就出走!”

  索菲娅不仅为托尔斯泰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而且还为他誊抄手稿,仅《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遍。小说写成后,托翁感念爱妻的辛劳,送她一枚镶有钻石和红宝石的戒指,并将戒指命名为“安娜·卡列尼娜”,他们曾经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青年时的托尔斯泰挥金如土,到了晚年却过着农民式的朴素生活。他认为子女们的奢侈生活,会长成寄生虫、会抢劫老百姓。这太可怕了!他将钱财施舍给穷苦老百姓,而妻子却对丈夫的“败家”举动痛心疾首,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自己的产业。由于担心托尔斯泰日记中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发表后让自己蒙受羞辱,索菲亚甚至以服毒和投河来要挟丈夫。

  由于托尔斯泰内心的变化,夫妻二人的隔阂日深,“地狱”、“痛苦”之类的词开始经常出现在他们的日记中。

  一天晚上,趁托尔斯泰出去散步之际,索菲娅又一次偷偷地翻找到了他的日记,不巧的是,托尔斯泰刚好折身回来取围巾。当看到妻子正紧张地翻看自己的日记时,托尔斯泰终于无法忍受,弃家而去……

  因为出门时太匆忙,托尔斯泰身无分文,在外面又冷又饿,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饥饿加上寒冷,托尔斯泰终于病倒了。也就在10天之后,人们在一个偏僻的小火车站里,发现了托尔斯泰的尸体。

  然而,一些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是病死的,而是死于自杀,他是想通过这种“贫苦”的方式体验死亡。

  托尔斯泰曾探究普通人,关于人生的四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人。这些人处于愚昧之中自得其乐,他们不管自己的处境,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第二种是寻欢作乐的人。明知生活绝望,就放纵自己,沉迷于享乐之中。这种人的观点是,在我之前,是虚无,在我之后,仍是虚无。而我自己,应该享受眼前能够得到的一切。第三种是严肃到自杀的人。就是知道人生是虚无与罪恶之后,就勇敢地面对死亡。对于种态度,托尔斯说,“我认为这是最不失尊严的办法,我也想这样做”。托尔斯泰的一生中,不止一次流露过自杀的想法。

  第四种是得过且过的人。这些人知道人生没有好的结果,却没有力量结束人生的欺骗,就过一天是一天,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这是一种软弱无力的生活态度。

  托尔斯泰自认为属于第四种得过且过的人,既对生活绝望,又对生活保持绝对的清醒,虽然痛苦,却依然苟延残喘。

  虽然在生命的最后30多年里,由于跟家人,尤其是妻子索菲娅在宗教、社会观念和性问题上分歧日深、致使两心向远、他们生活的晴园,也就好像在阴云密布之中,但托尔斯泰毕竟在那里度过了生命的绝大部分光阴,诞下了13个孩子,并看着其中8个长大成人。在他心中,或许也一直向往着人生和思想中的丽日晴空吧。

  曾在幼年时,晴园是他与哥哥尼古拉经常玩耍的乐土。哥哥告诉他,自己把令全人类幸福的秘密,刻在一根绿棍子上,埋在了地下。谁只要找到这个秘密,就能让所有人如同蚂蚁兄弟般,相亲相爱、勤劳生活。终其一生,托尔斯泰都在寻找这根绿棍子,并执意要葬在埋绿棍子的地方。事实上,托尔斯泰在去世后,也如愿被葬在了晴园。

  在托尔斯泰所有作品中,他对《战争与和平》倾注了很多心血,花了6年时间。其实,他一生都在与社会,和自己,跟相濡以沫48年的爱妻,上演着“战争与和平”。他被无数崇拜者视为圣人,年轻时却酗酒赌博、沉迷性爱甚至感染性病,但耽于声色的他在老年却成了一个彻底的清教徒。

  他从来都不是象牙塔中的作家,一生中曾数度放弃文学、选择教育,为农民创办了近40所乡村学校,他还从事社会批判,致信沙皇劝其体恤百姓。

  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却又害怕死亡,这一双重性格,使他在中年时曾舍弃他单纯的小说作家的生涯,而潜心研究宗教,但晚年却又毅然同教会决裂,并于1901年被东正教主教公会开除教籍。

  到最后,他离家出走。其实,也并不能全怪妻子,托尔斯泰一直都在跟自己交战,从未跟内心的自我和平相处过。他的离家出走,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场自杀,只是在这之前,他一直下不了决心。

  两种说法,都有可信度,也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关于托尔斯泰的死,一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悬念。但他的文学成就与哲学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与纪念的伟大的人。

      文章标签:名人故事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