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观后感 > 《鉴史问廉》观后感三篇

《鉴史问廉》观后感三篇 (2500字)

投稿:杨柳轻轻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鉴史问廉》观后感三篇作文25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鉴史问廉》观后感——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

  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根据欧阳修的《廉耻论》,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节”,也就是说清廉是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明朝的郭允礼撰写《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政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河南广袤的大地上,时不时会听到有人哼唱“锣鼓喧天齐把道喊……”,这是豫剧《七品芝麻官》的经典唱段。一部戏曲,何以这么受欢迎呢?主要原因一个是两代豫剧丑星牛得草、金不换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广大戏曲爱好者,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部戏的情节编排精彩,七品县令唐成为民做主、斗倒权威的故事以及他“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标志性台词喊出了百姓们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的期盼。从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到七品芝麻官唐成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管他们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一直秉持“廉洁”的信念。回看历史上的这些清官,让人不禁想到魏征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今天,廉洁就是一个道德高尚、公正清明的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具备这种品德的人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党组织的规定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不利用不正当的权力和职务谋求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具体来说,一个廉洁的人要具备以下行为规范:不贪污、不行贿受贿、不奢侈浪费、不利用权力为亲友谋取私利、不做其他损公肥私的事情。一个廉洁的社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为官从政者一生戮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在古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其中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了传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彰显着中国人对清廉与正义的不懈追求。这种蕴含在文化深处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还在激励着人们。历史是天下苍生书写的。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都有对现实的警示与告诫。《文化之力》通过剖析古人创作的经典艺术作品,展示传统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和力量。由此可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奉公是顺民意、合民心的一项惠民工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廉政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廉政建设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今天,对待这份“文化遗产”,应积极萃取古代公廉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支撑,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看《鉴史问廉》观后感——思“清官之念”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说,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官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吧!

  《鉴史问廉》观后感——清官之念为国为民

  清官,百姓历来只遵从和敬仰清官,因为清官能为他们谋福,清官能为他们解难。所以,要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只需要为百姓谋福解难就可以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只为百姓做事是不行的,还得把为百姓办事当成一种习惯,必须还能把清廉当做自己还家规,贯彻自己为官的始终。这样的官是人人追捧的,却也是极为难得的。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

鉴史问廉观后感【最新】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汇总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辨》观后感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观后感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文章标签:观后感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