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真相故事大全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真相故事大全 (2000字)

作者:胡天图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内容介绍:赵匡胤打开门,故作吃惊地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领头的士兵说:“我们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当今皇帝怎能记得我们的功劳?我们要求点检当皇帝!”赵匡胤拒绝:“这...

      本文《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真相故事大全作文20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面对刚刚即位的七岁的小皇帝,后周大将赵[作文https://Www.ZuoWEnHUi.Com]匡胤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龙椅。从此,自唐末以来五十余年的分裂局面基本结束,中国再度统一。关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说法,正史、野史都有很多说法。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将。五代十国时期,他最早加入后周太祖的军队,逐渐发迹。由于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到周世宗即位时,他已经晋升为禁军的总管了。
  适逢北汉前来侵犯,周世宗亲自率领军队抵抗。两军即将交锋,后周的指挥樊爱能等人却临阵逃跑,士气大挫。军情危急之时,赵匡胤指挥骑兵纵马向前,冲垮了汉军的前锋部队,汉军阵形因此混乱。赵匡胤乘胜追击,攻打敌人镇守的河东城,并烧掉了城门。正要继续前进,一支流箭射来,正中他的左臂。周世宗连忙阻止他,命他班师。这场战役过后,周世宗看到了赵匡胤的智慧和勇气,擢升他为殿前都虞侯。
  在攻打南唐的战斗中,赵匡胤更是身先士卒,当仁不让,表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二年,赵匡胤又担任前锋,跟随周世宗征讨濠州、泗州。南唐在十八里滩下寨,以河流为天险据守。周世宗召集随从将领,商议用骆驼把军队渡过对岸。而赵匡胤一个人跳上马先横渡河流,部下都骑马跟着他,上岸后立刻攻破了南唐的营寨。赵匡胤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连连大破南唐军队,令南唐政权闻风丧胆。南唐君主想用反间计,离间赵匡胤和周世宗之间的关系,于是派人给赵匡胤送去一封书信和三千两白银。赵匡胤将书信和白银全部上交,反间计没有得逞。
  周世宗在征战途中,每天都要批阅来自各地的文书。一天,他在文书中发现一只皮革口袋,里面装着一只木简,木简上刻着五个字“点检作天子”。他觉得很怪异,又不便声张。想来想去,他怀疑时任点检的张永德有不轨之心,便找了个借口撤掉了张永德的职位,改让忠心耿耿的赵匡胤出任点检一职。至此,赵匡胤已经赢得了后周政权的充分信任和依赖。
  没过多长时间,周世宗因病去世,刚刚七岁的太子即位,就是周恭帝。符太后临朝执政。皇帝年幼,符太后又没有突出的政治才能,导致世宗时稳定的国家根基动摇,政治不稳,大臣们心中也各有各的小算盘。
  翌年正月,忽然有人来报,说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符太后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和宰相范质商议。范质思来想去,觉得唯有赵匡胤才能带兵出征,于是派赵匡胤统率大军,向北开拔。
  几天后,赵匡胤和他的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军队忽然停了下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谋士赵普在军中散布言论,说此次出征可能有去无回,而今皇帝年幼,未必能记得将士们的功劳,恐怕战死的人会白白死去。将士们听了这种言论,人心惶惶,无心出征。
  接着,赵普他们又开始煽动将士,说不如拥立赵点检当皇帝。点检打仗勇猛,又重情重义,将来即便战死沙场,家属也可以得到抚恤。士兵们心思活动了,开始暗地商议。
  这天晚上,赵匡胤用酒肉犒劳全军。他喝得大醉,早早回到帐中休息。半夜醒来,只听见帐外人声鼎沸,大批军士涌向他的营帐。
  赵匡胤打开门,故作吃惊地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领头的士兵说:“我们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当今皇帝怎能记得我们的功劳?我们要求点检当皇帝!”
  赵匡胤拒绝:“这种不忠不孝的事情,我不能做!”
  领头的士兵又说:“如果点检拒绝我们,我们就只能散伙了”。
  其他士兵纷纷表示赞同。接着兵士们拿来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跪下三呼“万岁”。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赵匡胤要是不答应,可能会发生兵变,结果会变得更加难以预测。群情激昂中,赵匡胤答应称帝,但与士兵约定:不掠夺都城,不伤害周皇室的王公大臣。
  接着,赵匡胤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回京师,升殿称帝。然后,他将七岁的后周恭帝迁到西宫,尊符太后为周太后,改国号为“宋”,并改年号为建隆。这样,赵匡胤完成了从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到北宋开国皇帝的转变。
  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都表示拥护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盘踞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亲率大军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他们的失败,使得一些势力较小,又对赵匡胤代周不满的地方藩镇更感到无力与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这样,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已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古往今来,对于这场兵变很多史学家提出了很多的疑问。
  疑点一:出兵理由
  大家还记得赵匡胤为什么率大军出征吗?史书对这件事是这样描述的:“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这是最初出兵的理由,等到政变发生之后,大宋朝已经建立,又说:“镇州郭崇报:契丹与北汉军皆退。”这是《宋史•太祖本纪》的说法。这里的“七年”,指的是后周显德七年。但是在陈桥兵变后发动仅仅三天,辽国大军便撤退了,是畏惧赵匡胤的能力吗?显然不是。
  尽管宋人都盛传契丹在正月初一大举入寇,但是《辽史•穆宗本纪》,还有这一时期与后周接境的辽国州郡长官与将军们的传记,都没有记载这个事实。也就是说,这一年年初,契丹根本就没有出兵攻打后周的事实,甚至连这样的意图都没有。非常明显,这是为了给赵匡胤发动兵变,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军事情报。
  疑点二:诸大臣的反应耐人寻味
  在这场兵变中,除了赵匡胤的嫡系赵匡义和赵普之外,有几位大臣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两位宰相的表演。
  范质、王溥在收到兵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被百官推举去见赵匡胤,两人刚一进门,赵匡胤就对着他们难堪地说:“我受世宗厚恩,现在被将士所逼,到了如此的境地,真是无地自容,愧对世宗皇帝!”说罢,放声大哭起来。范质只说了一句话:“仓促遣兵,是我等的失误哇!”接下去,王溥首先跪拜,范质跟着跪拜,两人合唱了一首“万岁”歌。这两位宰相深受先帝恩宠,面对要夺取后周江山的赵匡胤,没有大义凛然的质问赵匡胤,只是假惺惺的说了几句后悔的话,便去安排禅让的事情了。从这两人的反应来看,他两人即便不是同谋,也是知情者。
  还有一位大臣很重要,翰林学士陶谷。禅代仪式由当时的朝廷最高礼官——宣徽南院史昝居润主持。仪式将要开始时,大家忽然发现,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没有准备禅位诏书。大家正在担心,翰林学士陶谷得意地从袖管里掏出了私下里代替八岁的小皇帝写好了的禅位诏书。宰相宣读,赵匡胤接诏。这是文臣的表现。
  有人认为文臣手中无兵,形势所迫,不得不屈服,武将必然不同。但在这场兵变中手握重兵的可不止赵匡胤一人。符彦卿是后周摄政的太后符氏的父亲,不仅是太尉,还兼着中书令、节度使,麾下天雄军,手握重兵,还是后周封的魏王,地位尊贵无比。还有张永德,他虽然不是柴荣的至亲,但却是后周太祖郭威的驸马,身上还有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依然是宰相级干部,并担任着忠武军节度使,手上同样握有兵权。这二人听到赵匡胤当了皇帝,他不仅没有感到意外,而且马上上表称“万岁”,表达拥戴的忠心。
  由此看来,尽管这是一次兵变,但却不是窃夺政权,而是接受“中外推戴”,顺利接管政权。就是绝大多数的后周官员,联合一起,替代周恭帝把政权和平地移交给了赵匡胤。看上去好像是赵普和赵匡义的谋划,其实他们也仅只是后周绝大多数官员的前台代言人而已,或者说,他们在台前挥洒自如的表演,幕后是有大批支持者和帮助者的。但不管是兵变夺权还是接受中外推戴,事实证明,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是一名优秀的皇帝,后世盛赞宋太祖,说他“重光破碎旧山河,再造清明新社稷”,宋太祖的确当之无愧。

1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