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观后感 >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2500字)

投稿:云端中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作文25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1篇

  交往,如同茫茫大海上的灯塔;交往,如同无边沙漠上的绿洲;交往,如同饥饿难忍时的食物……交往时十分重要的,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那天,我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讲座,感触颇深。

  讲座是关于交往的,于丹教授对中小学生交往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在的中小学生爱把自己锁在家里,不愿与别人交往,本是该快乐嬉戏的时候,却很少见到他们玩耍的身影。中小学生中54%的人认为交往不重要,他们更愿意看电脑与电视。36%的人更愿意与父母等长辈交往。只有10%的人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这充分的说明了现在的中小学生不懂的交往,不愿意交往。当我看到这时,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我认为,交往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通过交往,我们能交到许许多多的新朋友。我们可以从朋友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没有的优点,正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把快乐与朋友分享,会得到两分快乐。当我们烦恼的时候,把烦恼与朋友分担,烦恼会减少一半。当我们需要朋友时,朋友也会给予我们:在我们成功的时候,朋友的一句真心的鼓励,会告诫自己不要骄傲;在我们失败的时候,朋友的一句安慰,让我们不气馁,给予我们温暖与希望。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这说明了交往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这使我忽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位科学家为测试交往的重要性,找了学习相差不大的两个中学生,同时转到陌生的环境上课,其中一位性格很外向,很喜欢与人交往,而另一位则有一些内向,也没有什么朋友。当他们两个转入这个陌生的环境上课时,都十分的不习惯,成绩也快速滑下。过了一个月后,令科学家所震惊的是:那个外向的学生在下课时身边聚满了人,和他有说有笑,他的成绩也提高很快;而那个内向的学生下课时孤零零的坐在那里,没有一丝生机,他的成绩也在继续下滑。当科学家问那个外向的学生为什么成绩上升的那么快时,他笑了笑,说:“在我成绩下滑时,我结交了许多好朋友,他们给我讲解我不会的问题,还给予我许许多多的鼓励,我的成绩自然开始提高。”而问到另一个学生时,他含着泪,说:“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我玩耍,当我感到伤心难过与无助时,没有人安慰我,我感到十分自卑……”通过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交往的重要性。

  杰利密·泰勒说过:友谊是我人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的舒解剂,是我们的压力的流泄口,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犹疑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子的清新剂,我们思想的散发口,也是我们沉思的锻炬和改进。我们要学会交往,结识一些良友,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因为交往是人生中的重中之重。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2篇

  于丹教授的讲座,使我明白了许多,我怎样去做一个“大写的人”?怎样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怎样解决问题和做事?

  看到爸爸那两的白发,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我从前做的事太伤父母的心了,理解之后精神得以重生。

  孝,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其实,不管是本分、传统美德、还是义务都无所谓。难道没有这些规定,我们就不爱自己的父母了吗?不要把这当成一项工作,这是爱的行动,是本能的付出。现在,我们还小,在物质上不能给太多父母的需求,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其它方式来孝敬父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同时自己也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当然,如果我们长大了,年老的父母也只是希望a陪伴着他们,像儿时一样,簇拥在父母的膝下,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虽然我们正值青春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以所谓的“逆反心理”为借口,去伤父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因为父母为我们牺牲了青春,给了我们生命和太多的爱!

  人生就是一本书,时间的手匆匆将它翻过,并不理会谁读懂了,谁还在糊涂。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你随时都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刻办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念。面对困难,要学会冷静,沉着思考,要以宁静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全局。然后,一步接一步,有系统地剖析它的形成原因,不利和有利两方面的影响。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成长过程中应该做切实努力的方向。

  朝阳,向天穹的额顶升起;

  光明,将大地的阴郁驱尽;

  生命,在光辉中诞生、延续;

  在光明的世界里寻求希望的踪影。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3篇

  本周,陪儿子一块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收看期间心中也是一片感慨,即而发生共鸣,回头看看儿子,他也是满眼的湿润,一脸的真诚感动。

  看着已经高出自己许多的孩子,不仅想起了自己当年的身影,许多年以前,作为父母的儿子,我不也是曾经时刻紧跟在父母身边,尽情的享受着父母之爱。在人的一生中,父母之爱是最简单的爱,是一种人性化的爱,但又是最深、最伟大的爱。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一直到你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但这还不算完,时常要看到自己孩子的模样、听到孩子的声音,那种舔犊之情不禁让人泪眼婆娑。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自己家的成份被划成了富农,作为富农家庭的成员是要享受与别人不一样的“待遇”的。爷爷、奶奶及父亲经常要挨批斗,干最苦最累的活。父亲上学期间成绩很好,却不让考好的学校,只好上了一所中专学校,但在上了一年后学校就因为学生要上山下乡而解散了。但父亲的性格是坚韧的,没有学上就回家种地,即而生下我们兄妹四人,作为富农家的孩子,在别人眼里总是没出息的主,人们总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一辈的人又完了。可父亲却总是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不会比别人差的。

      文章标签:观后感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