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名人故事 > 开国上将宋任穷的精彩故事

开国上将宋任穷的精彩故事 (1500字)

投稿:西风恨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开国上将宋任穷的精彩故事》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宋任穷,他是开国上将,18岁时他上井冈山给毛泽东送信,还当了主席的文书。红军撤离井冈山时,他带领特务连断后做掩护。队伍被打散了,他为寻找红军当了乞讨——他就是乞讨卖艺出身的开国上将宋任穷。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开国上将宋任穷的精彩故事,欢迎各位读者的阅读。

  开国上将宋任穷的精彩故事

  误传名字是毛泽东改的

  宋任穷原名宋韵琴,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不久,年仅18岁的他带着中共江西省委的密信辗转找到刚刚领导了井冈山秋收起义的毛泽东,随后参加了三湾改编,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连队文书。三湾改编后,宋任穷参加了打遂川的战斗。宋任穷所在的三营营长伍中豪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是一位儒将,很能打仗,还喜欢作诗。他平日爱喝酒,酒兴浓时,便诗兴大发。宋任穷的名字就是在遂川战斗后的那个春节,伍中豪喝酒时为他改的。伍中豪一边喝酒,一边口里念着他的名字:“宋韵琴、宋韵琴,这个名字不好,像个女人的名字,不如改了吧!”接着,他念念有词地在嗓子眼里转着:“宋韵琴、宋韵琴,宋任穷!”突然停住了,说:“就叫宋任穷吧!”于是,宋韵琴就此改名为宋任穷。宋任穷晚年写回忆录时笑着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那时,改名字很简单,不用批准,只要在花名册上把名字改过来就行了。后来,有人传说,我的名字是毛泽东改的,这其实完全是误传。”

  乞讨卖艺,历经磨难找红军

  1928年冬,敌人开始重兵围剿井冈山根据地。留在井冈山坚持斗争的彭德怀与滕代远、王佐等为了保存实力,决定主动撤离井冈山,去开辟新的根据地。彭德怀、滕代远还决定,将湘南籍战士临时组成一个特务连,作为后卫,负责断后,并指定由宋任穷和康健负责。

  下山时,特务连被打散了,只有宋任穷、康健两人始终在一起,康健的脚冻伤了,肿得无法落地。宋任穷就背着他艰难行走,乞讨着继续找部队。

  在上犹,他们碰到一个要饭的老头,姓吴。为了找个掩护,宋任穷和康健就拜这个吴老头为师,跟着他一起要饭。到了赣州,他们住在一个烧过砖的旧窑里,宋任穷千方百计求医问药,为康健治病,但总不见他的病情好转。有一天,天快要亮的时候,康健哼了几声便再也没有醒来。宋任穷失声痛哭,料理完战友的后事,仍乞讨着,继续寻找部队。

  漫无目标的寻找总不是办法,宋任穷决定先回家去,等打听到消息再说。走到万载附近,碰到两个玩蛇的人。身无分文,当务之急是混口饭吃,宋任穷灵机一动,又拜了这两个玩蛇的人为师。一个月后,宋任穷辞别师傅,带着一条蛇向家乡方向走去。一路上,幸亏有这条蛇在身边,帮他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一次次盘查。

  到家时,家里的门关得紧紧的,敲了好一阵,他的三哥才把门打开。一见是弟弟回来了,三哥又惊又喜,抱着他痛哭流涕。原来,在他参加革命后,家里接连发生了三起惨剧:妈妈去世了,大哥遭敌杀害,二哥也不幸死去。听了三哥的哭诉,宋任穷如遭晴天霹雳,惊呆了,继而悲痛地抱头痛哭。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党组织,回到红军队伍里,革命到底,为亲人报仇。

  宋任穷在家乡隐蔽半年后,又前往广东、湘南等地寻找党组织,可仍然没有结果。他只得改名宋固,在醴陵县报名参加了唐云山的国民党军独立第十五旅,打算以后趁该部与红军交火时寻机回到红军部队。

  1930年2月24日,唐云山第十五旅进攻苏区,在江西新淦(今新干县),宋任穷在火线上带领10余名国民党士兵主动向红军缴械投降。正巧,接受他们投降的是原红四军三十一团。宋任穷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战友高自立、周昆、欧阳健等人。他像一个走失的孩子突然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兴奋得眼泪直流。经审查,党组织很快恢复了他的党籍,安排了他的工作。

      文章标签:名人故事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