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清明节 >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作文【精选】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作文【精选】 (1500字)

投稿:冰雪诗歌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作文【精选】15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导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树祭、花祭、网祭等全新的形式去祭奠逝者,表达哀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篇一: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仍影响着一些人。在城市,且不说有的人当街焚香、烧冥币纸钱污染环境,就是焚烧的祭奠纸品也“现代”得离谱:纸糊的扑克、麻将、冰箱、彩电、汽车、别墅、纸制的“三陪女”等等应有尽有。这些东西把现代物欲享受与封建迷信色彩搅和到一起,让纯朴的情思变得怪异。在山区,人们在祭扫先人墓时随意点火,导致火灾,使山林受损,环境被破坏。这些做法完全背离了扫墓的初衷,使清明节变得并不“清明”。

  纪念已逝亲人,关键在心意。良好业绩,家庭和睦,才是对已逝亲人的最好告慰。时代变了,扫墓的方式应当更文明。清明扫墓要采取文明健康、符合时代特点的祭祀方式,让人们祭拜祖先的传统习俗和善良愿望能以更加环保、自然的方式得到充分表达。目前,网上扫墓、音乐祭扫、鲜花悼念、植树寄哀思等无污染、无危害的文明祭祀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结合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每个人都应“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文明祭祖,破除迷信,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位新时期的文明市民。

  篇二: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树祭、花祭、网祭等全新的形式去祭奠逝者,表达哀思,越来越注重心底真实的情感。

  篇三: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印象就是吃煮鸡蛋,荡秋千,扫墓。

  离万松山(鲁中革命烈士陵园)近,小时候的清明,老师带我们去扫墓。虽然口头上喊着什么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之类的口号,心却被春游和煮鸡蛋吸引着。万松山前绕着小汶河,山上松柏翠绿,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时节,可以想象景色是多么美好。你想,被严寒桎梏了一冬的孩子,来这里扫墓,该是多么的幸福啊......跟孩子们相比,山上的松树和河边的柳树就遭殃了--家家户户的磨眼里、门口都要插松枝和柳枝。孩子们就趁扫墓的时候,把树枝折回家。那时不懂插这些是为了纪念谁,就知道把柳笛和松笛吹的不亦乐乎。

  秋千好像是清明节才有的游戏。我们那里叫“悠千”。找两棵靠的近的大树,一根粗绳子,让有力气的大人给拴好,几个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天地。一根绳子也让孩子们玩得花样叠出:单人的、双人的、多人的,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要趁清明节这天尽情的玩耍,因为大人说:打前不打后,打后死他舅"--意思是秋千得在节前打,节后打就死舅舅。当然是骗人的。或许是因为大人们都忙,怕孩子们荡秋千不安全才编出来吓唬人的。

  鸡蛋,似乎是清明的最重要的标志。小时候家里穷,鸡蛋是要卖了换油盐酱醋的,平时难得吃几回。但是,清明节就不一样了。家家都煮上几个,染成红的、绿的、紫的、花的、甚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在上面画上好看的图案给孩子们。女孩子喜欢比较谁的鸡蛋漂亮,男孩子们并不在乎漂不漂亮,只要硬就行--因为“杠鸡蛋”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每人持一个鸡蛋,撞在一起,被撞破了的就输了,就的把撞破的鸡蛋送给赢方。所以,在清明节里谁拥有一个最硬的鸡蛋就会赢得大家的崇拜,当然,是因为他可以吃好多鸡蛋。

  10年前,我外地求学,清明节那天收到爸爸的来信,爸爸说:"清明节了,你买几个鸡蛋吃吧。家里人都想你,你妈煮了好多鸡蛋,你弟弟说给你留着呢......当时的弟弟才7岁,记得看完信,我哭了。

      文章标签:清明节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