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网络文学 > 谁将八龄童奉为“偶像”?

谁将八龄童奉为“偶像”? (1200字)

投稿:上官蓉儿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谁将八龄童奉为“偶像”?作文12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百姓陷入了热烈的“科技追星”,上至年逾花甲的老人,小到7岁小学生,满嘴离不了“宇航员”、“飞船”、“火箭”,宇航员杨利伟更是成为中学生的第一号偶像(见10月16日《信息时报》)。更有甚者,据《京华时报》报道,杨利伟8岁的儿子杨宁康也在其学校成为同学们的“偶像”。爸爸成为偶像,儿子也成为偶像,对这种“名人效应”,笔者深感诧异。
    载人航天事业凝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无数默默奉献者的心血,是一项集体性的成绩与荣耀,但人们习惯于用某个简单的人物、名称、事件来替代“宏大叙事”,借以表达自己的振奋与喜悦,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热望,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是新的“时势造英雄”。所以作为载人航天事业的典型代表,杨利伟成为偶像也顺理成章。还要看到,杨利伟能够成为偶像,是与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品质分不开的,也是与其所代表的崇高精神紧密联系的。其偶像作用的发挥,一定能引领人们更加关注航天科技事业,特别是极大地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精神的投入与热爱,在社会上掀起更为高涨的科普热潮,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
    但杨宁康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就有些“名不副实”了。杨宁康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其表现甚至还很平平淡淡,毕竟他只是个八岁的孩子。正向新闻中所提到的,应记者要求,班主任老师回忆三年内对杨宁康印象最深的事,竟了无痕迹:“就感觉这孩子做事很快,写作业老是第一个交,班上布置什么任务他也总是争着抢着干”,看来小宁康是一个安分守己、普普通通的学生。那么,杨宁康能够成为“偶像”的要素条件,是且仅是他有一个飞天英雄的爸爸,舍此无他。
    自身没有深层次的底蕴与内涵,仅有一个外在的条件,称小宁康为“偶像”不仅牵强,而且还夸大其词了。要知道,“偶像”是用来崇拜甚至孜孜以求、梦寐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因为小宁康有一个人尽皆知的“好爸爸”,就向其投以崇拜的目光,显然低估了三年级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观念认识。其实,孩子们内心里更多的是引以为荣,毕竟载人航天这么大的事情竟与身边的同学密切联系。把孩子们的一般性羡慕升华拔高为偶像,应当是媒体记者的“创意”,是成人思维使然。无庸讳言,以往我们的舆论宣传惯常于塑造“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只要是先进,就认定尽善尽美、无可挑剔,甚至对先进典型的历史往事与生活细节,都不遗余力大力挖掘,非要以“微言”显“大义”不可。这种做法虽屡遭诟病,但有人仍乐此不疲,把“偶像”的儿子硬说成“小偶像”,不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延续与再现吗?
    适逢载人航天这一千载盛事,媒体应当将精力用在引导人们探究求知的科学奥秘上,用在发掘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奉献故事上。相反,一味地往英雄脸上盲目贴金,掀起新的“造神”运动,不仅是幼稚可笑的,而且还有损于载人航天精神的大力弘扬。倒是我们的英雄,无畏地坦言在太空中曾产生过错觉且没有看到万里长城,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尤为难能可贵。

      文章标签:网络文学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