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初三 > 2016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精品

2016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精品 (3000字)

投稿:部分收入图 年级:初三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2016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精品作文30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传承长征精神,更要发扬万众一心,团结拼博的集体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欢迎阅读。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一)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这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的魅力如同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震撼着每一颗流淌着滚滚热血的心灵!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尽的艰辛险阻,道不完的严峻苦难。皑皑雪山无情阻截了多少去路,茫茫草地轻易吞噬了多少生命,更毋论那峡谷急流、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浪……加之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弹尽粮绝的恐惧与绝望……哪一样不在长征战士面前虎视眈眈。但是!他们就仅仅靠着两只脚和钢铁般凝聚的意志,纵横跋涉十一个省,长驱直至两万余里!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两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殷红的热血?哪里没有流传下红军战士动人的赞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真真正正的英雄好汉!纵使万般艰险,又如何能将他们轻易征服!他们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最终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人们难以置信,究竟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同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革命理想无尽奋斗的精神!这,难道不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吗?!

  巍峨雪山掩盖了战士们的躯体,

  却埋藏不住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茫茫沼泽吞噬了战士们的身躯,

  却消融不了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的强烈信念;

  枪林弹雨夺去了战士们的生命,

  却夺不去他们如钢水般熊熊燃烧奔流不息的革命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散尽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的烙印,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解,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砥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道路上进行着新的长征!在21世纪,我们仍然需要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需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确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必然在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道路上所向披靡!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的英勇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长卷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长征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二)

  从瑞金到陕西的长征征程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发奋图强的精神支柱。

  为什么这漫漫征程可以成功呢?因为他们忠于人民忠于事业,他们能为集体牺牲自己: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机枪眼,让自己的战友安全度过机枪口,自己却中弹而牺牲;也因为他们坚强不屈,永不言弃:在过草地时,许多地方看上去象草地,但踩下去才发现是死泥潭,但他们却没有退缩,没有害怕,继续向前;更因为他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在漫漫征程中,他们能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决不会自己先起内讧,在粮食紧缺的时候,一只金色的鱼钩钓起的鱼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全连的战友先尝。多么可歌可泣精神啊!如此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又怎能让它毁在我们手中呢?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对于我们来说,就应该具有远大理想,然后朝这个理想顽强奋斗,将梦想变为现实,让人生道路焕发光彩,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神州五号”才能成功飞上太空,中国人民的梦想才得以实现。如果当时杨利伟想到只是自己的安危而退却了,那“神州五号”的设计和创造者废寝忘食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如果他退却了,中国人民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如果他退却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也不会屹立于全世界了。顾炎武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国家的兴衰是和我们紧密联系起来的,我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也许杨利伟就是想到了这一点,他才会义无反顾地甘愿乘飞船进入太空,他才会将理想和祖国的兴衰、命运结合起来。

  传承长征精神,也是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我们要时刻铭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的支撑,地球之巅——青藏高原的铁路才能建成,青藏高原铁路才会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世界上穿越里程最长的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等一系列光荣称号。才能结束了世界屋脊没有火车站的历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正因为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英雄精神,在那么寒冷的情况下,他们摆动了冰冷的钢铁,他们开凿了深远的隧道,他们建成了史无前例青藏铁路。

  传承长征精神,更要发扬万众一心,团结拼博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应当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依靠集体力量去拼搏去奋斗!正因为有长征精神,中国女排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她们能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她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生死相助,生死相依,直至得到赢的希望。最终汇集成为强大的力量,为祖国赢得荣誉。特别是今天,我们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得一席之地,更应当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依靠集体力量去拼搏,去奋斗。

  如今,虽然我们不必再去枪林弹雨中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要能不屈不挠的求索,也要无所畏惧的前行,更要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个能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和崇高精神的象征意义。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壮举, 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再创历史上的辉煌。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正在展出。据资料信息,此次展览共展出了252件革命文物。其中,一张陈列在玻璃展柜里的老报纸吸引了我。

  那是一张1936年1月19日出版的第8期《救国时报》的头版,对开,竖版繁体印刷。报纸的纸张已经泛黄,边缘有些折痕和破损,版心的地方也有修补的痕迹,但是整体完整,可以看清字迹。当期的一篇社论,批评陈济棠、宋哲元镇压学生运动是“又一次血的教训”;辛辣地指出蒋介石“不止未加讨伐”,而且“压制各地爱国运动”;并呐喊到:“一切惯弄‘雄辩’的先生们,拿‘事实’来证明你们的‘雄辩’吧”!

  《救国时报》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创办的报纸,早期称《救国报》。孤悬海外,可以想见,当时的同行们办报办刊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主编吴玉章先生在文章中回忆,除了法国政府曾经忽然命令《救国报》停刊这样的政治压力,报社还面临经济危机和发行困境。办报的同志们甚至到了典质筹资、罗掘俱穷的境地,而且只能不断开发新的发行、寄送方法来应对国内外的压制。

  然而,正是因为当年那些新闻舆论战线的先辈们,为了坚守并传播自己的理想信念,攻坚克难,坚持不懈,《救国时报》才在党和共和国的革命历程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1935年10月1日,彼时红军正在长征途中,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救国报》第10期上全文刊发,后来被称为“八一宣言”。1936年12月起,长篇长征回忆录《雪山草地行军记》和《从甘肃到山西》在《救国时报》上发表,成了记录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征程的文献史料。《救国时报》编辑部还把这两篇文章和陈云同志化名廉臣写下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一起,出版了合集《长征记》。

  革命需要枪支弹药,也需要“思想的闪电”;长征物质条件匮乏,却不缺少精神食粮。长征途中,我们党仍然克服了极端艰苦的条件,坚持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长征中的红星报”中提到的、陪着红军一路走来的《红星》报,用文字保存了大量的关于长征的记录和资料。《遵义新闻》《红军占领桐梓城》《我们胜利渡过了大渡河》《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这些消息和通讯,记录着红军的足迹和故事,也鼓舞和振奋着我们的队伍和人民。

  想象一下,在沼泽草地跋涉、在风雪中攀爬,这些消息不就是暗暗夜色中的点点星光、冰天雪地中的莹莹烛火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星照耀着中国!时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在《忆长征》一书中写道:“文字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形容词”,可是在报纸上金榜题名的英雄,“都会像乌江的流水那样,扬名在历史的长河中”。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星》报发表题为《伟大的会合》的社论。除了《红星》报,每支队伍也办有自己的报纸和刊物,比如红一方面军的《战士》报,红二军团的《前进》副刊,红四方面军团的《不胜不休》报等等。

  当时我们党办报、办刊的条件有限。两条扁担、四个铁皮箱子,就是跋涉中前进着的《红星》报社。编辑们随着军委日夜兴军,挤出时间办报。铁皮箱子里,一台油印机、几盒油墨、几筒蜡纸和毛边纸,就是我们新闻舆论宣传队伍的枪和匕首。毛泽东同志曾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就是宣言书的撰写者,宣传队的呐喊者,播种机的耕耘者。

  那一张泛黄的报纸,那些有些模糊和斑驳的字迹,却在长征精神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英雄史诗是他们撰写,不朽丰碑他们共同铸造,新闻宣传战线的先辈们是长征征途和历史时代的见证者。雄关漫道真如铁,建设路上党继续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大步向前,渐行渐稳。而今日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今日的党刊人,必以笔化长缨,青史著文山,拄天地间!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文章标签:初三作文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