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初三 > 庆祝八一建军节征文:军旗飘飘

庆祝八一建军节征文:军旗飘飘 (3000字)

投稿:心锁 年级:初三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庆祝八一建军节征文:军旗飘飘作文30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成为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军旗飘飘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军旗飘飘作文1】

  楼下突然响起的隆隆的鞭炮声,看看书桌上的日历,发现并不是什么节日。妈妈走过来,朝楼下望了望说:“看来有人要当兵了。”

  当兵,总觉得这个词离我很遥远,它是那么的扑朔迷离,闪着奇异的光晕,伸手去抓也只是茫然。但它似乎也有种神奇的力量:妈妈常说她同事的儿子原本在家中闲荡,终日无所事事。后来同事逼他去当了几年兵后,回来像变了个似的,家中大小活抢着干,对父母也孝顺百倍。我无法相信当兵真的有这么神奇么?但也许,我相信了。

  梧桐树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好像成群的蝴蝶一样,打着旋儿飘下枝头,扫过裤腿。望着脚下的大地,眼前不禁浮现出一面迎风招展的军旗。在严肃的军旗上,赫然印着“八一”二字。军旗渐渐淡去,却又浮现出一群战士,他们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与敌人顽强拼杀,硝烟纷飞,尘土漫天。相比之下,现在,又是何等安宁祥和。

  中国自个战乱不断,在那乱世之秋,一支工农红军去悄悄开始了载入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红军战士的躯体,去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吞噬了红军战士的身躯,却掩盖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红军战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一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自长征胜利后,中国慢慢地壮大发展起来,并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自然水涨船高了。

  清末时,南洋各国政府规定,晚上8点以后,不许华人在接上任意行走。南洋一华侨富商某晚因办事超出8点,而又急于回家,只好出钱让一个日本人护送。日本人晚上在南洋出入自由,是因为日本国的强大,华人富商没有自由,是因为中国当时的贫弱与落后。可今天祖国强大了:在外国,我们华人也出入自由了,外国人也热情相帮了。

  当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考了60分,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就怀疑鲁迅先生得了藤野先生的漏题,百般讥讽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回首这段历史,辛酸到说:“在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眼里,中国人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就不是自己的能力例如。”贫弱的国家给鲁迅先生的是辛酸也无奈,而今天强大的祖国给予我的则是扬眉吐气。

  如今,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着迷也那抑扬顿挫的读音。至于中文教师都成了国际紧缺人才。有一位刚学中文不久的美国小学生坦言道:“中文很难,但别人会因为你能说中文而觉得你很酷。”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传统服装——唐装,从前根本名不见传。可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走上国际大舞台,并绽放着最美丽的花朵呢?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成为一种潮流时尚呢?

  这是因为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了。从前哪个动乱不安,受人欺辱的,人称东亚病夫的中国已沉入历史的滚滚波涛之中。

  这一切,不可否认,都是在国防军力强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前些日子,中国受邀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参加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军人严谨的纪律和出色的表现倍受国外个放的关注。

  什么叫艰苦,什么叫奋斗,只要到有中国军人的地方去看看,他们的行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军旗飘飘作文2】

  我父亲是一位于1946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在部队工作了近30年。我从小跟随父母在军营中生活。因此,对军队有很深的感情,尤其是对军旗,更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六十年代初,我刚上小学。在海军组建的海军子弟学校“海鹰小学”就读。学校的老师大多是军人,还有部分军人家属任教。在学校大门横梁的上空,高高地树立着一面鲜艳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旌旗猎猎。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孩子们,都以此为荣。记得在学校时学的第一首歌,歌名叫做《人民军队忠于党》。记忆中一段歌词是:“雄伟的井岗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歌曲浑厚有力,歌声分外嘹亮。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有一种神圣的自豪感,仿佛威武的军旗在身旁飘扬,激励我奋进———。

  我最爱听爸爸讲过去的战斗故事,尤其是有关军旗的。爸爸在解放战争头一年参军,经历过大小战斗数十次。他所在的部队以能打硬仗闻名。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讲了解放桐柏的战斗往事:爸爸所在的团担当主攻任务。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每争夺一个地面,都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战士们英勇顽强、挥舞着军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火海中,军旗始终巍然屹立,战士们冲锋不止。经过欲血拼杀,军旗终于胜利地插在了敌人的阵地上——。爸爸说:“那真是九死一生啊!”每当说到这里,爸爸那深遂的目光就显得格外沉重。仿佛他又回到了那惨烈的战斗中………

  这样的战斗故事,爸爸给我讲了许多。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爸爸严肃地说:“军旗,是军队之魂;军旗不倒,军队就不垮。这已成为一种神圣的象征。”爸爸的话,更激起我对军旗的无比崇敬。爸爸经常教育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儿子,你要永远跟党走,听毛主席的话;接过革命的旗帜,做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爸爸的谆谆教诲,深深地注入了我的脑海中。从小学起,我就立志:长大了做一名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站在军旗下,保卫我们的红色江山。

  如今我已长大成人,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虽因种种原因未能圆我从军之梦,但我对军旗始终恋恋不舍。每当电视、电影中出现军旗的场面,我都为其血染的风采所倾倒。那鲜艳的军旗啊!你是战斗的旗,胜利的旗,壮丽的旗。你使我如痴如醉,那一份情怀出自内心的深处————。

  【军旗飘飘作文3】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人民军队的诞生地。这里耸立着英雄城标志性建筑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八一起义战斗旧址旧居群、新四军军部旧址;有着倍受敬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烈士墓和牺牲地;有着安放着25万有名有姓革命先烈名册的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这一切,构成了英雄城南昌一道道亮丽的革命历史文化风景线。

  “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

  在哨位上,仰头就能望见雄伟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作为一名军人,能亲自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站岗放哨,无疑是一生的荣幸与自豪。驻守在英雄城的江西省军区充分发挥驻地地处革命圣地的政治、历史和文化优势,把革命传统教育始终贯穿于部队政治工作中。

  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已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它所诠释的历史文化内涵,无疑是我们国家、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具有丰厚的精神财富的“金山”。近年来,江西省军区政治部组织力量,展开对“八一精神”宝贵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整理以及宣传工作,成果斐然;同时,他们指导驻昌部队开展了由部队优秀政治工作者和地方党史专家参加的“八一精神”研讨活动。南昌军分区全程参加各纪念馆的整修工程以及馆展的方案设计、内容解说、图片说明及文物资料抢救发掘工作;省军区驻昌部队出动人力及车辆参与场地的平整、场馆的建筑修缮,派出精干力量帮助绘制地图及制作沙盘。

  一幢幢革命旧址修缮如初,一处处教育场馆立起来了;一座座标志性革命文物、门坊牌匾挂起来了;一首首歌颂革命英雄业绩的歌曲唱起来了;一部部宣传优良传统精神的书籍写出来了……军营多才俊,短短几年时间,围绕英雄城南昌的革命历史文化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如《军旗升起的地方》、《走近南昌起义》、《八一枪声》、《军旗之歌》、《相聚在军旗下》以及《江西革命历史画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地区武装起义》、《新四军驻赣办事机构》等史料图书,都出自驻昌部队官兵之手,为部队官兵提供了精神食粮。

  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如何把八一南昌起义所孕育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变成部队的精神营养,是驻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课题。他们始终抓住中国革命斗争在江西实践历史这根红线,以八一南昌起义为龙头,把“八一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革命历史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相结合,与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战时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教育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从而使优良传统教育、历史文化教育融为一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江西省军区所属部队更注重把握好政治工作的最佳时机,以求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他们注重发挥节日文化的特殊效应,结合每年的重大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在“七一”前夕,他们会同地方党政部门举办了一台《同一首歌》“军旗军歌八一演唱会”,在广大军民中反响强烈。建军节前,“相聚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十大庆祝活动”更是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南昌军民庆祝建军节文艺晚会、歌咏大会、“八一精神”研讨会、军事题材影视展映周、军旗飘扬邮品展、军事文学图书展及双拥征文活动,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平时,各部队都要利用新兵入伍、党员宣誓和专题政治教育等组织现场教学,使广大官兵受到教育。江西省军区战士业余演出队、预备役部队的文艺骨干以及女子军乐队十分活跃,丰富了军民的文化生活。在全国第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部队对官兵进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南昌市西湖区人武部还专门请了曾经亲身参加南昌起义的百岁老人徐先兆,为区国防教育宣讲团授旗。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老红军罗友林,多年来走遍了南昌军地百所院校和部队基层,为数十万师生和官兵讲授革命传统,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听众的欢迎。

      文章标签:初三作文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