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家风 > 家风家训家规征文六篇

家风家训家规征文六篇 (3000字)

投稿:东楚英男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家风家训家规征文六篇作文30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家风、家训、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人生和做人的道理,是在家庭里形成统一的道德标准,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家风家训家规征文,欢迎阅读。

  家风家训家规征文:诚信助人――三代人的坚守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祖上没有达官显贵,世世代代皆为平民百姓。但几百年来,我家数代始终恪守“诚信助人”的准则,勤勉的维持着家族的延续,亦赢得了四方乡邻的尊重。

作为仅有四十余年人生经历的我,对祖上太久远的事情知之不多,但从我爷爷那一辈起,做人诚信、乐于助人就已成为全家为人处事的信条。父亲曾多次给我讲起爷爷在世时的一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家与沙口村一户人家约定:用一百多斤玉米交换一头牲口。牲口早早就牵回我家,还未来得及把玉米送过去,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化运动便迅速开始了,包括我家在内的全体村民都由独立经营的个体农户变成了集体农庄的社员,我家刚牵回的牲口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自然也归公入了社。时代的风暴无法阻挡,爷爷和家人顺应时势,对农村合作化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但爷爷始终对沙口村那户人家心存歉疚,尽管对方一再承诺不要玉米了,并反复强调“牲口在哪儿也都是归公”,但爷爷却总是无法心安,最终还是不顾别人劝说,想方设法按当初的约定凑足粮食并亲自送上家门。从此,爷爷获得了“实诚”的美誉,也奠定了我家“诚心助人”的家风基础。

爷爷去世后,父亲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那时我还小,家里人口多,由于形势、政策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生产工具和方式落后,我家和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经济困难,生活艰苦。不用说粮食,就是烧火做饭、取暖的燃料都十分缺乏。尽管如此,父亲常常教育我们诚实做人、本分做事,不偷不抢不贪便宜,尽力帮助遇到困难的人。那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父亲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大概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将近年关的那几天,大雪纷飞好几天,地上积雪没过脚面,天也冷的伸不出手,我们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傍晚时分,父亲领着一个衣着破旧、身体瑟缩的外人走进了院子。进门后,父亲对母亲吩咐了几句,母亲就赶紧抱柴禾烧水做饭。父亲则把那人让到里屋,让他脱鞋上炕,坐在暖和的地方,并把家里的棉被盖在他身上,那个人也连声表示感谢。没多久,母亲又把做好的热气腾腾的小米饭端进屋,那人推辞一番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一年到头几乎吃的都是玉米面,像大米、白面,一年吃不上几回,香喷喷的小米饭更是难得一见。而父亲为了招待一个外人,竟然把仅有的几斤小米毫不吝惜的拿了出来。客人吃了饭,身上也暖和多了,与父亲谈话也多了。后来父亲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外乡人,好像是崔庄那边的,想在过年之前出门做点小生意挣几个钱,没想到被大雪困在了外边。要不是父亲在生产队的草棚子里发现他,没准就得冻死。听了父亲的讲述,我很惊讶,对于父亲也很敬佩。过了两天,风停雪住天气转好,那人千恩万谢的离开我家,父亲还送他到村外。三十年后,我们几乎都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个曾被父亲救助过的人居然带着儿子找到我家拜谢救命之恩,一时在村中传为佳话。

也许是天性使然,但更多是受了父辈的影响,在这个平淡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我,从小也形成了乐于助人、重诺守信的思想性格。尤其是成为一名教师后,在长期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我的这一思想性格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无论对同事、对学生,还是对身边认识的不认识的群众,我都是胸怀善意,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我用善良和诚信赢得了广大同事、学生和家长们的信任和尊重。记得有一年教毕业班,周六需要加班上课。有一次,一名也家住县城的女同事出于安全考虑,周五和我约好次日下午结伴到校。我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但第二天却因家务繁忙把这事给忘了。中午12点一过,我就独自骑车奔向学校,直到出了县城到东于庄村边时,我才猛然想起约好的事情。而此时已经离约定地点很远了,但我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驱车返回,因为我觉得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应该说话算话,如果不顾约定,独自先行,不仅失信于人,而且自己也会寝食难安。于是我迅速骑车返回县城,来到与同事约定的地点等待,直到女同事出现,我们才一起赶赴学校上课。虽然多走了不少路,但我一路上心情十分轻松。

多年来,我始终牢记父辈的教诲,诚实做人,本分做事,尽力助人。我相信,一个人常怀诚信之心,常有助人之行,虽不能给自己带来名利富贵,但却一定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这才是一个人存在的最大价值,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诚信助人的好家风也将世代流传下去……

  家风家训家规征文:岁月无痕 往事有踪

打开时间的窗,在回忆中寻找昔日的过往。

生活,如花般绚丽多姿,只要你用心采撷,总会采摘到最美的那朵。

生活如斯,花团锦簇,无限美好。幸福如斯,心湖荡漾,芳香四溢。

――阳阳心语

追溯过往,记忆里的爷爷是位慈眉善目、勤劳的人,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他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抱起我们,用他的胡子扎我们的脸,然后趁我们不注意在我们脸上啃上一口,最后不忘给我们手上放上一块糖。

记忆里他似乎没和别人红过脸,左邻右舍的人都夸爷爷脾气好,人和气。后来,从爸爸嘴里,我才知道爷爷当过兵,还是老红军呢。说起爷爷的光荣历史,爸爸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爷爷十四五岁就参军打仗,跟着部队南征北战,著名的狼牙山战役,他们跟着大部队保护老百姓下山,途中凶险自不必说,后来,在一次战役中,爷爷腿受伤了,就退役回家了。

爷爷因为吃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他对爸爸伯父他们说:“砸锅卖铁我也要供你们上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从没向部队张过嘴,自己埋头苦干,就靠微薄的几亩地供四个孩子上完高中。他总是告诫孩子们:“国家现在还很穷,你们一定要好好上学,好好干,将来为国家出一份力啊!”

受爷爷的熏陶,爸爸伯父他们从小就懂得做人要勤快,人勤地不懒。从小就明白,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从小就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记忆里,最高兴的事是过节了,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姐姐我们一大家子人齐聚在爷爷家,屋子里灯火通明,饭桌上美味佳肴,我们热热闹闹地围着桌子吃年夜饭,到处是欢声笑语,一派温馨幸福的画面。

时光飞逝,转眼爷爷离开我们十几个年头了,现在思之,他的音容相貌依然历历在目,他的做人原则,持家准则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

记得那次到家,母亲已把饭菜端上饭桌,只等我们回来。

我问到:“爸爸还没回来吗?”

母亲说:“是呀,四点就走了,咋还不回啊?”话语里有着焦虑。

我说:“没事的,也许是耽误了。”

果不其然,一会儿,爸爸就回来了,我高兴的迎上去,却只见父亲满腿的泥巴,满脸的倦意,心里忽然酸酸的,已经60多岁的人了,还这样拼命地干。

我赶紧对爸说,以后别干了,家里不缺这点钱。

爸爸憨憨的说:“不是钱的事,主要是帮别人的忙啊。”

爸爸历来是个热心肠,别人有事都爱找他帮忙,今天也是帮别人修井。

爸爸上学时学习挺好,高中时正好赶上文革,所以就没机会考大学,这是他最大的遗憾。所以,他经常对我们说:“一定要好好学,将来上大学啊。”

所以,他就靠种草莓,供我们四个上学。我和妹妹终不负他厚望,靠上了大学,但是,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学费用太高,他和母亲就埋头苦干着,种草莓、种菜来供我们学费。

现在,我们四个都成家立业了,都有了不错的工作,他们也该歇歇了。可是,爸爸就是闲不住,还是忙碌着。我们劝他,他也不听,总是说:“闲着也是闲着啊。”

每次回家时,爸爸总不忘叮嘱我们去看看伯父伯母;每次回家时,爸爸也总嘱咐我们一定要听婆婆公公的话,不要去顶撞他们。

自从嫁到夫家后,更是感同身受。公公也是个苦孩子出身,因为出身不好,上完初中就辍学了,从此就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他是把干活的好手,只要他管理的庄稼从来都是村里最好的,他也是做买卖的能手,他曾一度换过大米,卖过西瓜,因为他诚实讲信用,嘴又甜,所以永远是最畅销的那个。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奶奶已经八十多了,有次出门被摩托撞倒骨折了,公公着急的把她送到医院,包扎上药,自是忙碌一番。回家后,白天公公要去卖菜,晚上还要彻夜的陪伴在奶奶身边,几乎整夜不能合眼,就这样几天下来,他愈发憔悴了,我们看了都觉得过意不去,想要替换他,他却说:“你们还要上班,挺辛苦的,再说我自己照顾才放心。”

想想父辈,他们的辛苦,他们的付出,心里暖暖的,又酸酸的,心感动着,又震撼着。

因为父辈的勤劳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因为父辈的无私的付出才让我们体会到世界充满爱,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就能收获快乐。

当我们的父辈把这些优良传统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我知道,我们是幸福的,亦是幸运的,因为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勤劳,教会了我们要有爱心,教会了我们家和才能万事兴。

我明了,我深深懂得我们会继续继承下去。我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他们祖辈的光荣故事,会骄傲的告诉他,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一种品质叫勤劳,有一种温暖叫爱;有一种幸福叫做家庭和睦;有一种精神叫继承发扬。

生活如花般绚丽多姿,有一朵永开不败,一直盛开在我们心中。

更多热门文章:

      文章标签:家风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