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观后感 > 教师第一书记观后感汇总篇

教师第一书记观后感汇总篇 (2500字)

投稿:明媚霞光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教师第一书记观后感汇总篇作文25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1篇

  其实早在2009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就已知道了沈浩这个人,对他的事迹也是颇为佩服和感动。《第一书记》这部电影正是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整部影片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大道理,他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想干点儿事儿”。 为了想干点儿事儿,他放弃了相对优越的生活,来到了艰苦的农村;为了想干点儿事儿,他利用一切关系和渠道为百姓谋实惠;为了想干点儿事儿,他秉公断案、忍辱负重,甚至挨打;为了想干点儿事儿,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小岗村的村民两次集体摁手印不让他离开;在他因积劳成疾、猝然倒下之后,村民们又第3次摁手印请求上级把他永远留在小岗村。小岗村的村民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一个党的组织书记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基层干部取得的最大政绩。

  沈浩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用真情做事的人。于是,《第一书记》中便有不少动人感人的情节。有人说看到他和五保户吴奶奶过年时哭了,有人说看到逝世后女儿怀念他时哭了,而老汉我最动容的确是吴奶奶守着独子被强拆后的空坟,在雨中无助地哭泣。而沈浩率村干部为强拆的过错而披麻戴孝,只是使我们悲愤的心情总算有了一些平衡而已。当然,为了和村民过节,又一次不能和家人过节、把妻子买的羊送给五保户等诸多情节,也同样令人感动。我从第一书记里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影子,一真正基层干部的影子。

  我们做党员教师的,难道就不该想想吗?什么是为孩子负责、什么叫为了孩子的明天。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体会到做为一名党员教师,要牢记宗旨,像沈浩那样拥有“三颗心”——对工作有一颗责任之心,对家长有一颗平衡之心,对学生有一颗仁爱之心,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踏实干事,无私奉献,为学校争光。

  《第一书记》观后感2篇

  沈浩放弃了财政厅优越的工作环境,放弃了家中温馨的生活,来到了偏远的小岗村。那里的条件艰苦,工作也不好开展,可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定的做下去。在很多人看来党校是个严肃,神秘的地方,但实际上党校老师生活是比较清贫的,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党校教师这份职业,就要尽一个教师的责任,耐的住寂寞,耐的住清贫. 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

  从沈浩身上,我还看到了他的创新精神。他肯动脑筋,办产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六年来沈浩带领小岗村做了太多的事。我联想到自己,工作时有时按照老思路老方法,缺乏创新精神,要勇于创新教学方式,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多思考教学规律,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看到沈浩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有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感悟。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深入学习沈浩同志,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党校教师应当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党校教师都应当对学员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党校教师身上的责任之大,这种责任的重大,要求党校教师经得起诱惑。当然,有人会说党校无权,何来诱惑?似乎诱惑总是和权力成正比。正因如此,才可能使人寻找权力。表现在某些党校教师的身上就是不安于本职工作,终日想着“另谋高就”或是寻找“副业”。这就要求身为党校教师就是要能“热爱本职,淡泊名利”,看到自己职业的崇高性;勤学习,苦钻研,踏踏实实授课,认认真真做一名马克思主义布道者。在平凡而有伟大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深入学习沈浩同志,做一名优秀的党校教师:上得了讲台,下得了基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平凡!

  《第一书记》观后感3篇

  观看了《第一书记》,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工作的性质,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就基础教育来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主要阵地。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已经不能在恪守“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面对平平常常的事物进行种种联想和想象,尽情地释放学生的潜能。要做到这些,关键就是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算是新型的呢?

  2002年,中国教育报开展了师生关系大调查,其中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学生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和学生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学生要尊重老师,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老师能真正理解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苦心,师生间关系融洽,无隔膜,能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可以看到,学生需要的不再是讲台上居高临下的教师,而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与他们融洽相处的朋友。 陶行知先生认为:为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那么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在对待学生观念和态度上都应一视同仁。

  教师应当主动的去当学生的朋友,相互交流思想,给学生以朋友般的宽容,理解和帮助,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彼此间建立友好感情,动之以情,才能感化、感动学生。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应“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 “互相信任”。然而,有些教师事事摆出一副教师的架子,学生见老师总是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如果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那是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师生关系方面,由于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再加之“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导致一部分师生关系仍比较紧张,一些学生的人格仍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新型的师生关系还很难实现。但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行,这种认识和观念,必将会实现的。那么,教师将是微笑的,学生也将是微笑的。

      文章标签:观后感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