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珍贵的友谊作文

珍贵的友谊作文 (2300字)

投稿:寒光下的人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珍贵的友谊作文23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教研工作几十年的时间中,我在包括《语文教学通讯》在内的多个专业杂志上发文几十篇,其中《语文教学通讯》对我的影响帮助很大,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初识《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大概是在世纪之初,第一眼它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它比当时其他小学语文专业杂志版面要大一些,页数也似乎多一些;二是它呈现了两个刊名:叶圣陶题写的“语文教学通讯”、黑体大号字“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这两点使它显得特别、显得大气。在以后的订阅中,我对《语文教学通讯》这本杂志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既重视语文课程优秀传统的继承,又重视教学改革发展的创新;既重视理论探索引领,又重视实践研究展示;既重视小学一线教师的问津求真,又重视高校专家教授的指点江山;既重视对资深名师的宣传,又重视对教坛新秀的推介;既重视对国内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反映,又重视国外母语教育相关资讯的重点介绍。无论是征文投稿,还是主编的专栏访谈,多具有独到的思考,严密的逻辑,鲜明的导向。《语文教学通讯》紧密联系课程改革实际,为促进教学改革,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在全国语文教育界尤其是小学语文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广大语文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订阅《语文教学通讯》的过程中,我渐渐有向它投稿的念头,想通过投稿,检验一下自己的研究思考,争取更大范围的交流研讨,得到更广泛的批评指导。
  自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使用实行“一标多本”,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共有十几套,十几套教材虽然在内容及形式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师生在文本解读上特别强调个性化,一味强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忽视“基本解读”对小学阅读的重要性。解读五花八门,没有标准,没有正误,扭曲异化,是非虚无,似乎谁都正确,谁都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教师迷茫,学生懵懂。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除了个性化价值追求的原因外,主要是文本解读的视角不同而产生了差异,导致了基本解读的缺失。师生解读文本,有的立足文本的客观(历史)视角,有的立足读者的主观(现实)视角,视角不同,解读结果当然不同,而这两种解读都有自己内部合理的逻辑,所以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然而阅读教学文本解读需要关照教育目标、关注学生发展、主客观相结合的辩证视角。于是我以《文本解读的三个视角》为题撰文写下了我的这些思考,并打算投稿《语文教学通讯》,虽然那之前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但投稿《语文教学通讯》还是第一次,不免有些踌躇,犹豫再三将文稿发出,很快收到裴海安主编简明的回复:“可用,拟刊发。”当收到《语文教学通讯》2009第11期样刊,看到自己的文章登在上面,我很惊喜,很受鼓舞,感到这是裴主编和《语文教学通讯》对我的激励和肯定。也是对我工作的有力支持。也因为这次发文,我与裴主编联系渐渐多了起来,以后陆陆续续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了多篇文章。
  2016年春节期间,我敬仰的《语文教学通讯》特约编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先生打电话给我,说经大家推荐裴主编同意,将作为当年《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对我进行推介。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上封面,这是我过去不曾想过的。在我的印象中,封面人物应该是研究水平高、成果丰富、影响力强,并且素质优、气质佳、颜值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如武汉地区上《语文教学通讯》的杨再隋教授、桂贤娣老师、万玉霞校长、董琼老师,我有什么资格忝列其中呢?接到杨教授的电话我受宠若惊,又诚惶诚恐,担心因为我拉低了杂志的品质。
  封面人物推介采取“一相一文”模式,即封面刊登一张被推介人物的照片,头篇安排被推荐人物的文章。我不爱照相,平时照相不多,问裴主编可否用手机里以前拍的照片,他告诉我用手机拍的照片可能像素不够,最好重新拍照。于是我找朋友帮助在华中师范大学红墙边拍了几张照片,并选了3幅发给了裴海安主编,那一年《语文教学通讯》第六期封面人物照片就是其中的一幅,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照片登载在杂志封面上,而且是中文核心期刊,内心激动是不言而喻的,于是按捺不住告诉朋友知晓,甚至推荐给非本专业的亲友阅读。至于推介的文章体裁内容杂志社并没有什么限制,那一段时间我对文本解读又有一些新的思考,那次人物推介这件事刚好促使我对这些思考做些总结梳理,我以《文本解读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为题,论述了文本解读的三个层次:即强调统一性的基本解读;强调多样性的个性化解读;强调发展的创造性解读。可分别表述为:N个读者一个哈姆雷特;N个读者N个哈姆雷特;一个读者N个哈姆雷特。文稿发裴海安主编后,裴主编很快回复,明确表示文章可用,并不经意询问我参考了那些资料,我猜想可能是指文章中引用的关于莫言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讲的是莫言对歌德和贝多芬一则故事两次截然不同的解读。那是我多年前在一份报纸上读到并抄录下来的,感觉是解释发展性解读的生动例子,但其真实性无从可考,对此我向裴主编作了说明。最后刊文时,这一则小故事被删除,我虽然略觉遗憾,但也欣然接受。这事让我对本刊尤其是裴主编审稿的敏锐、严谨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指出别人的问题委婉,不用重锤、不着痕迹。
  最近几年,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加快语文教育改革进程和提高语文教学重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信息碎片化、方法复杂化,尤其是对话间接化成为突出问题。学生是在老师设置的线路图上与文本对话,PPT的过度运用让学生与改头换面的文本对话,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也成了与别人的解读对话。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这个对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的问题非常突出,从常规听课和公开课中可以看到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我在2017年暑期撰文《阅读教学请让学生与文本多一些直接对话》,呼吁改变这一现象。为了增强语气,我又将题目改为《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对话》,然后发裴主编。收到回复,依然简明扼要:文章可用,12期刊发。并以商量的口吻说:题目可否改为《什么才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对话》?我击节赞叹,连声叫好!这一改,语气更加坚定自信,而且顿生悬念、激发好奇心、吸引读者阅读。从开那句始绵软无力的祈使句,到换成那句四平八稳的判断句,最后裴主编建议改成的底气十足的问句,效果大不相同,可谓化腐朽为神奇。这个改换题目的过程是选词炼句的过程,也是深入思考的过程。非常感谢裴海安主编对我的指导和鼓励。且不说我有没有这样的语言素养,即使有,也没有这个胆量和底气如此坚定的表达,毕竟对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尚未有那样的自信。裴主编给了我自信。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