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搞
当前位置:作文汇 > 初二 > 梦回红楼,却人去楼空

梦回红楼,却人去楼空 (1200字)

投稿:纵使爱恨无常 年级:初二 时间:1年前 我要投稿

本文《梦回红楼,却人去楼空作文12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从古至今,唯有中国史蕴藏奥妙,唯有中国字源远流长,唯有中国画刚柔并济,唯有中国话抑扬顿挫,唯有中国人坚强不屈。《石头记》正是它们完美的结合。

曹雪芹出身败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后来,家族的败落让他尝尽了世态炎凉。但是曹雪芹却在穷困潦倒中站了起来,倾尽心力,呕心沥血,编写了《石头记》这部经典巨着。

《石头记》经过岁月的变迁,已斑驳不堪。可是,在那厚重、因岁月而黄皱的书中,渗透出一股神秘感,吸引着那么多人。如今,这本古书早已更名改姓,家喻户晓了。时光在流逝,但并没有改变它的本色。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古朴气息。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线索,揭露出封建社会的罪恶。黛玉本是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而下凡;宝玉本是神瑛侍者,因动凡心而下世为人。这本是木石前盟,可世俗偏不容,夹了个金玉良缘,打破这对苦命鸳鸯。可悲,可叹!同时,贾家四春的“原应叹息”也预示了本书悲剧的感情基调。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的现实生活内容,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宝黛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民主主义精神。而这些,正是《红楼梦》的博大精深所在。

在这出悲剧中,林妹妹是最大的受害者。她那柔弱的身子——风吹吹就坏了的“美人灯”,怎能耐得住这酷暑严寒。“玉带林中挂”的林黛玉一声凄美,被曹雪芹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她悲则吾悲,她喜则吾喜。黛玉敏感而善良,多才而玉洁。她寄人篱下,小心翼翼,就是“生怕被人看轻了去”。她博学多才,兰心慧质,冰雪聪明。同时作者还真实地写出了她不好的一面:她瘦,爱哭,孤僻,高洁,还有痴心。黛玉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她特殊的身世,特殊的环境造就的。但是,别人不能理解她,特别是那禁锢人性的封建思想。因为她瘦、爱哭,所以不适合做儿媳妇;因为她孤僻、高洁,所以不得封建卫道士欢心;更因为她有痴病,所以她是个“不正经”的女孩。曹雪芹借凤姐、宝玉,间接写出了黛玉外在的“凄美”。黛玉临死时也十分可怜: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无人肯帮。宝玉成亲,人人道喜,却无人怜惜黛玉。一面是成亲的喜庆,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黛玉,一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最终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黛玉虽“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可是,却“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她这位出生豪门的千金小姐,就这样孤苦伶仃,与世无缘,最后不得不落个“冷月葬花魂”的下场。

林黛玉凄美、曲折的人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我感叹黛玉的凄美,我感叹宝钗的城府,我感叹凤姐的毒辣,我感叹探春的才干。《红楼梦》使我猜测,使我迷惑。我在《红楼梦》中,品味出古典小说的书香味,诵读出“古代百科全书”的经典内容。我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黛玉这位脆弱的反封建少女来说,死,是一种痛苦的解脱,是一种悲剧的终结。当岁月变成历史,光阴变成尘埃,宝玉离家在雪堆中的脚印印在我心中,黛玉深情的眼泪滴在我心里,宝钗无故的“牺牲”也萦绕在我脑海中。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这部小说有爱情,有美,有眼泪,有悲,有历史,有凝重。它的很多美,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它才不被历史长河淹没,才经久不衰。

 

    杭州第十五中学初二:徐红婷

      文章标签:初二作文 读后感

0
0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Copyright©2013-2019 www.zuowenhui.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794号-3

本网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教育平台,倡导“分享教育”的理念,同时,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文章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具体请参考“版权声明”中的相关流程)

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让写作更轻松!
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